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期刊 >> 设计资讯 >> 美术视角

千古青山明月在 春光依旧不暂停

发布日期:2020-9-10 10:30:45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作者:admin 浏览:

     8月15日下午,“温朝晖国画展”在位于广州市天河北路的广东省社会科学中心B座四楼展厅开幕,展期至9月15日。这是温朝晖先生疫情闭关复出后的首次展览,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艺术界、收藏界、企业界、新闻界的代表人士,以及温朝晖先生的部分粉丝们参加了开幕式。这次画展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展览中心、澳门画院、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支持举办,金龙视觉空间、广州正典、广州天川设计协办。画展开幕式一改过去的传统方式,没有安排领导嘉宾讲话发言,介绍领导嘉宾也采取字幕显示的崭新方式,现场甚至没有安排座位,采取剧场式新媒体的呈现方式进行,大家站在展厅中央欣赏了经约5分钟左右环幕视频介绍,非常的简朴轻松,却又令人眼前一亮,着实让大家赏心悦目、满怀惊喜。


游于艺

——记中国山水画家温朝晖

方 土

     熟悉温朝晖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后代,大学和研究生学的都是农业,毕业之后十年从事的也是农业,怎么看都与文化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山里边长大的他,深受客家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喜欢绘画,在他的课本空白处记的不是课文的注解,而是画满了各式各样的画;家里的墙上贴的是他为父亲画的素描画像;在他的书桌里塞满了各种连环画……

     1990年的夏天,当又一届毕业生即将离校之际,在华南农业大学富有文化气息的“红满堂”里,“温朝晖个人国画展”在那里举行。这是该校第一次为毕业生资助举办的个人画展。这既是因为温朝晖先生从小酷爱绘画、坚持不懈的结果,也缘于4年前他抓住了一个学画深造的机会:华南农业大学开设了国画专业选修课,岭南画派高剑父的高足、著名山水画家孔宪明教授开班授徒。大多数同学选修国画是为了挣点学分,但温朝晖却如饥似渴、全心投入、非常用功地学习,不但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在大学的4年一直没有停下画笔。几乎所有的周末、假期,当同学们在谈恋爱、出去玩的时候,他却躲起来潜心作画或在外面写生;几年来,几乎把孔教授推荐的《黎雄才山水画册》临摹了一遍;只要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刊登的国画,他都会剪下来认真研习,几年下来收集了几大本的报刊书画剪集,师法自然,博采众长,在国画的传统与创新之中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取营养。

    中国画艺术的修为,既在画内也在画外。参加工作之后,温朝晖先生有了更多的机会结识各地艺术家,看到更多的画展,参与更多的艺术活动。同时,通过岗位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历练,他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日益丰富和提升,艺术与工作、人生同步进步与发展,艺术审美、社会阅历、思想感情在其画笔之下逐步融为一体……

     2001年底,温朝晖先生的艺术生涯中又迎来了一次大的转折点。在广州市首次组织的公开选拔局处级领导干部中,他从市农业局被公选到市文化局任宣传处长,从此更加与文化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全面参与了中国音乐金钟奖、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艺术节、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在文化艺术的组织和实践工作中,获得了更大的学习与提升的空间,广交艺术界的朋友,在艺术的海洋里更加如鱼得水、乐此不疲:空间不大的书房,被他自己设计改造成为一个小画室;书架上除了几本工具书,基本上都是画册;业余时间几乎都是用于绘画;从文化的工作者和艺术博览会的组织者,发展成为直接的参展者……在文化部门工作的十五年,既是他见证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十五年,也是吸收文化艺术滋养、全面提升艺术水平的十五年,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融会贯通,形成了质朴、鲜活、灵动、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在方寸斗尺的纸背之间透出他对艺术、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民群众的纯朴炽热的感情。

    《论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无止境,艺海无涯,笔墨纸砚不离身,搜尽奇峰打草稿,温朝晖先生将秉承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态度,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继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艺术修炼和艺术水平,在国画艺术的领域里,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院长)



温朝晖诗画选集序

陈建华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画册,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诗集,这是一本需要你去慢慢品味的诗画选集!

     在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诗歌与绘画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是文学艺术象牙塔上的明珠。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与中国的文字、书法同根同源、共生共长,历史同样的悠久,同样的厚重。中国画与诗一样,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陶冶身心情操最好的表达。

      人们常用“诗情画意”来描绘美好的意境。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中求“诗”、求“意境”始终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所在;诗中求“画”、求“意象”亦是文人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追求。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基本功是“六艺”,大多精通诗、书、画甚至音乐,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就是这样一位杰出代表。苏轼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画家的修为不仅在画内,也在画外。如果不是习诗书,具备忧国忧民的情怀,加上丰富的社会阅历,又怎么能够画出传世之作、题上绝妙诗句?若要成为大师,还必须在画外下功夫,要有诗意的境界。

    朝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尤其喜爱学习古代文学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文化功底。大学时期开始研习中国画,师从岭南画派名家孔宪明先生,游艺于中国画艺术30余载,博采众长,师法自然,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岭南画派艺术;特别是近10多年来,朝晖任职于广州市文化部门,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在出色做好文化管理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学习积累、写生创作、笔耕不辍,实现了艺术追求与岗位工作的完美结合和相互促进,艺术创作与学识修为融会贯通、日趋精进。特别是近年来他坚持用诗化的画面传达思想、抒发情感,从而使绘画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诗书画兼修,这需要三方面的积累与自信:一是文学;二是书法;三是思想。观朝晖书画,读画上题诗,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他在这三方面兼有的积累与自信,看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却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这本诗画选集,共选录了朝晖近几年写生和创作的80多幅山水国画。选录的每一幅画上均有他自题的诗,或描绘山水,或深化主题,或直抒胸意,或隐喻古今,细细品来,耐人寻味;诗、画之外,还配有画家本人在作每一幅画时的背景情况与心路经历,以及青年美术评论家沈菁懋的赏析美文。如此一来,读诗赏画,细酌慢品,既是美术的盛宴,也是文学的享受,带你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2017年4月24日

(作者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温朝晖 简介

    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澳门画院荣誉副院长,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曾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