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行业新闻

展览预告| 险处不须看 - - 刘境奇意象山水画展

发布日期:2021-5-27 16:29:3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浏览:

策展人:冯原

学术主持:杨小彦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州图书馆

展览统筹:沈卓娅

执行团队:陈艳梅、吴芯琳、张锦源

开幕:2021年6月5日下午3点

展期:2021年6月5日-6月14日

地点:广州图书馆(广州市珠江东路4号)

展览前言(节选)

山上旌旗在望,山下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消遁。

从某种象征的意义上来说,主席的第一首诗词对井冈山的塑造,创造了某种地标效应——井冈山就是黄洋界——旌旗摇动、鼓点传令,然后是震天的炮声……这似乎是一个声音的世界,黄洋界的山水意象则笼罩在鼓角和炮声的军事声响之中。这对于画家来说,要将这首诗词的意境加以视觉化,其实并不易形成某种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而是更容易构造出一种故事片一般的画面(1964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就有一段表现该诗词的段落,是以人物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除却了以音乐舞蹈形式塑造的人物主题之外,以井冈山—黄洋界为主题的山水画,恐怕就要等到1965年的黄洋界纪念碑落成,并把这一位于山巅之处的纪念碑当成革命山水的地理标志之后才拥有了某种被确认的“历史化”画面感。事实上,从1960年代之后,以井冈山—黄洋界为表现主题的各种视觉媒介,无论是山水画还是摄影,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把这个纪念碑当成是表现的中心,而并不算巧合的是,主席的第二首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也是作于1965年(黄洋界纪念碑正是主席重上井冈山之后才落成),在这首词中,主席之所见已不再是三十八年前的鼓角和炮声,而是一片鸟语花香的世界,在这样一种茑歌燕舞和潺潺流水的境界中,主席的豪迈言溢于表: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需看……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朝向刘境奇的井冈山—黄洋界主题山水画,并在头脑中默念主席的这两首诗词中的名句,让我们尝试一下去想象从文字到视觉语言的转换——难道不是吗?一个险字,就给出了想象黄洋界的画面感的关键概念的入口,让我们把《重上井冈山》中的鸟语花香与三十八年前的炮声震彻山谷的那个黄洋界相互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一由主席诗意的“历史化”而转换出来的视觉图景,不仅说明了刘境奇以井冈山—黄洋界为主题的这一批山水画的灵感之源,也把刘境奇的这批创作镶在了新中国以来的诠释主席诗意的“历史化”的历史脉络之中。这个由同一主题所构成的视觉史,就是把作为自然山水的山川河流(地理学意义上的井冈山),化成为一种风云变幻的视觉感受(被历史化的井冈山)。

因此,在刘境奇的笔下,井冈山—黄洋界就是一个革命的风云际会之地——从伟大领袖的诗意中表达的“历史化”重新塑造了罗霄山脉的“气概”,从画面上看,这些都是由革命的气概渲染而成的山峰林野——它的千山万壑、林泉飞瀑和层林叠嶂的视觉感,统统都凝结成黑红两色的风云气脉,形成为一种气吞山河的宏大意象。

我们不妨这样去想象一下,刘境奇笔下的井冈山—黄洋界,实际上构成了革命摇篮的一幅长卷——我们跟随着刘境奇的笔墨,走进了风云变幻的革命历史之中,在他的连续性的画面之中,伟大领袖的诗句赫然闪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冯原

 2021年5月

艺术家简介

刘境奇

1958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市,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造型美术专业。

作品获纪念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纪念建党80周年广东省美展银奖;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南北交融》广东美术作品优选展;国画名家笔下的树作品展;岭南国画家笔下的一花一石作品展;“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暨欢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国画精品展”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现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东省商业美术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历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全国轻工行指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作品鉴赏


《井冈云涛红烂漫之一》150×150cm 2019年

《井冈云涛红烂漫之二》68×68cm 2021年

《井冈云涛红烂漫之三》272×136cm 2021年

《印象黄洋界之一》68×130cm 2021年

《印象黄洋界之二》68×68cm 2019年


《印象黄洋界之三》90×98cm 2020年

《印象黄洋界之四》90×130cm 2020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