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行业新闻

协会副会长曾教授-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唇齿相依”

发布日期:2013-4-25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徐毅儿 浏览:
协会副会长曾教授-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唇齿相依”
  曾振伟城市公共艺术雕塑作品《朋友》是适合500米半径尺度的中型雕塑。《朋友》是抽象的,拟人化的,而且非常憨态可爱,使它成为让所有人都喜欢的公共艺术载体。它强调的是小区域中心文化的特质,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公共环境气氛。
协会副会长曾教授-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唇齿相依”
  坐落于广州西塔广场的曾振伟大型城市公共艺术雕塑作品《未来之门》。
协会副会长曾教授-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唇齿相依”
  曾振伟大型城市公共空间艺术雕塑作品《飘逸》于2013年1月在广州西湾路广州财富天地广场揭幕。《飘逸》的三度空间尺度为5公里范围,其特点在于它如同中心枢纽,将中心周边开阔的高层建筑实施错位拉近,让作品更有效成为区域核心。
协会副会长曾教授-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唇齿相依”
 
协会副会长曾教授-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唇齿相依”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活力广州·2013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将于今年底在广州举行,届时,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著名雕塑家将联袂参展。信息时报《典藏周刊》记者就这次雕塑界盛事以及城市公共美学等话题,独家专访了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会长曾振伟先生。

 

  “广州城的整体美学特征并不强”

 

  “公共艺术品与周边环境是‘唇齿相依’的构成关系。”谈到城市公共美学时,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会长曾振伟表示,只有在建筑物最恰当的地方设置与建筑物相对应的公共空间艺术品,才能让城市空间本无关联的物体相映成趣。“这样,建筑物才能获得表情,城市才会有性格。”

  “虽说广州也有近距离让人倍感亲切的场所,比如充满广州人特点的东濠涌,还有沙面异文化的旧建筑群,以及能让人感受到广州走向未来的花城广场。但除此以外,广州太多的场所,让人不容易感到亲切。”曾振伟说,从城市的建筑景观上看广州,让人很难发现广州人钟爱什么,人文情怀是什么:“因为广州城走向未来的整体美学特征并不强。城市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特征要么是没有加以修饰直接裸露的传统旧建筑,要么就是和传统割裂得非常干净利落的现代建筑,城市中很难看到那种可起到维系传统与现代或将两者交融作用的区域和建筑载体。城市景象到处充斥着文化断裂的迹象。”

 

  “公共艺术氛围营造需要制度化”

 

  曾振伟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的根源,一是由于本土现代人文与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可推陈出新的有生力量,二是缺少“制度化”。“关于城市的综合印象构造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许多国家在被战争破坏的废墟上重新构造城市及其文化性格。如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便纷纷要求新建大型建筑物必须以建筑物总经费的0.7%~1.0%的比例资金投入建设建筑物周边的公共艺术品。因此,凡去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都会有一种印象,就是它们的建筑与景观都十分讲究公共空间的艺术氛围。其实这是被制度化的结果!”

  曾振伟认为,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形态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区别于传统造形艺术的思维习惯上:“公共空间艺术与周边的构造物,务必要形成一个有区域综合文化内涵且相互依托,有空间深度感的新空间艺术形态。这是反映该城市的时代性、人文、民俗、宗教、哲学思想,以及未来追求的普世价值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的结果。”

 

  “是精神到文化的整体景观概念”

 

  曾振伟指出,公共空间艺术形态的大小并不是常理尺寸,而是根据该区域的文化、产业、经济特点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点来重新构筑的尺度规模:“是社会公众对公共空间艺术大尺度的公共伦理与公共艺术的诉求。这里所谓的‘大尺度’,不是指艺术品本身具体的尺寸规模,而是指艺术品内涵中所需承载的思想与精神的内容。此外,公共艺术的创作宽度也不可能像自由作品那样表现得无拘无束,必须体现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以曾振伟创作的坐落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场(“广州西塔”)的大型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未来之门》为例,其区域辐射力就达到了最大化。业界人士赞称,《未来之门》体现了“广州西塔”与周边环境、民俗、未来等众多相关联的因子:“《未来之门》用健美与运动的肌肉表现力,彰显了时下国家和广州的发展势头,而稳健的形态则折射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孩童捕蝉’的场景,突显了民俗、民趣、童心、勇敢的精神;同时,雕塑光与影的折射和雕塑本身气势磅礴的水中倒影相映成趣,更加亲民、煽情。”

 

  曾振伟其人:引入CI理念力推公共美学

 

  雕塑家曾振伟,1960年生于广东,1986年留学日本,在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府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连读课程,系国际环境艺术大师、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会长佐藤优的得意门生,与佐藤优共同致力于城市公共美学研究与推广。曾振伟在日本景观设计界、雕塑界享有盛誉,早于1992年成功举行个人油画展、设计展,后又分别于1992年至1996年,1998年,在中国大陆作巡回设计交流会,主推CI国际战略,是最早将CI设计理念引入中国并进行有效推广的人。

  2003年,中山大学成立传播与设计学院,邀请、引进曾振伟为第一任设计系主任。近10年来,曾振伟在广州一直从事美学教育工作,现为暨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曾振伟出任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国区主席。同年,在广州策办“亚洲城市综合设计高峰论坛”。曾振伟被业界誉为“中国城市综合设计的重要推手”。2010年,曾振伟又被任命为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会长。2011年、2012年,他组织、带领中国优秀雕塑家队伍赴日本、韩国参加亚洲雕塑家作品大展,扩大中国雕塑的国际影响力。今年,他又成功将“2013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的承办权争取到中国广州。

  曾振伟透露,即将于今年底举行的“活力广州·2013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将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著名雕塑家联袂参展,约120人,成为自1997年亚洲雕塑家作品大展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一次年展。“艺术创作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通过良好、有效的交流,促进亚洲各国的公共美学水平共同提高!”曾振伟认为,只有充满强烈民族文化个性,充满人情味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才具有永恒的魅力。

收起